《2025-2031年中国民营银行市场之间的竞争局势分析及投资发展研究报告》领域的专业市场研究报告,是民营银行行业发展忠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旨在为中国民营银行行业生产厂商、政府机构、业界专家了解和掌握中国民营银行发展脉络提供全面参考。
《报告》自2018年开始出版,每年一版,目前已连续7年。智研咨询研究团队持续跟进民营银行发展历史,总结现状、深化研究、探索规律,《报告》总计15章,首先介绍了民营银行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民营银行整体运行状态趋势等,接 着分析了民营银行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民营银行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民营银行做了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分析,最后分析了民营银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投资预测。通过详实的数据,全面总结和回顾了2023年民营银行行业的新趋向、新亮点,同时对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为下一步民营银行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和未来的展望。
民营银行是指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具体来说,民营银行可以被定义为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有构成的统一体。它们是由民营资本控股,并采用市场化机制来经营的银行,具有有别于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银行的核心特征是其资本金来源实现了民营化,并且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民营银行按业务模式和特点分类可大致分为互联网民营银行和传统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试点工作于2014年3月启动,此后19家民营银行陆续在全国各地成立,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与传统商业银行互补发展、错位竞争,成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总的来看,各家民营银行在开业后一到两年内大多实现盈利,但由于开业时间、股东背景、业务模式等因素的不同,民营银行“二八效应”显著。如今,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约2万亿元,体量虽不及一家头部城商行,但已成长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2023年,多数民营银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千亿元规模的民营银行扩容至5家。2024年第三季度末,中国民营银行净利润为141.14亿元,同比下降8.93%。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和监管政策的收紧,民营银行的生存环境愈发艰难。部分民营银行因业务结构单一、负债渠道窄等问题,导致盈利能力减弱。同时,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也进一步压缩了民营银行的利润空间。
民营银行行业产业链上游最重要的包含资金供给方和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商等,其中资金供给方包括个人储户、企业储户、机构投资的人等,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商包括支付清算系统、征信服务等的机构。产业链中游为民营银行本身及其提供的金融服务。产业链下游最重要的包含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这些客户是民营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对象和受益者。
中国民营银行大多分布在在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金融需求旺盛,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是民营银行的重要聚集地。
作为一个见证了中国民营银行十余年发展的专业机构,智研咨询希望可以与所有致力于与民营银行行业企业携手共进,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专业咨询与个性化定制的行业解决方案,为行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1: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4年12月(报告中非上市企业受企业信批影响,相关财务指标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报告预测区间为2025-2031年。
2: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报、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最重要的包含全世界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智研团队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
智研咨询作为中国产业咨询领域领导品牌,以“用信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公司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用自主研发算法,结合行业交叉大数据,通过多元化分析,挖掘定量数据背后根因,剖析定性内容背后逻辑,客观真实地阐述行业现状,审慎地预测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研究、数据洞察、战略咨询及相关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